文章大全资深影迷私藏!北影节最值得看的电影错过再等一整年
首页文章大全资深影迷私藏!北影节最值得看的电影错过再等一整年

资深影迷私藏!北影节最值得看的电影错过再等一整年

时光编辑部 | 日灼

电影应该相似音乐多过小说。

北京以及周边地区影迷们的节日要来了。

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终于在本周发布了完整片单以及排片表,又是一年拼手速的春天来了。

本届北影节的展映的中外佳片数量超过300部,将于4月18日开启影片展映。抢票时间,就在明天中午12点

那么,如何在这300多部影片,10来个单元中找到值得抢票的影片呢?

我们为大家甄选了本届值得一看的25部佳作,希望在庞杂的片单中,提供一份有趣、有深度的片单,满足各路影迷的需求。

多说一句,像塔可夫斯基这样的电影大师作品在国内展映过数轮,或是《七宗罪》《大话西游》《开罗紫玫瑰》这样影迷们过于耳熟能详的影片,本文不再做单独推荐,我们希望这份片单提供给大家更多是惊喜,而非熟悉。

最后,文末会附上本届北影节展映排片表和一些抢票经验,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天空的另一面》

《天空的另一面》在两个月前刚刚摘得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影片设定在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巴西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强制推行“垂直隔离系统”,要求80岁以上的老年人被集中隔离。77岁的女主角特卡原本生活在亚马逊河畔的穆里蒂村,当她发现自己也被纳入这一政策后,决定逃离并展开一场冒险。

加布里埃尔·马斯卡罗是近些年南美影坛极具潜力的年轻导演,前两部作品《霓虹牛》《超神》在视听美学上颇具造诣,同时擅长以近未来科幻的故事表达现实诉求。这部新片在柏林电影节上广受好评,值得抢票。

《梦》

性爱梦三部曲终于迎来终章,影片讲述17岁少女Johanne对法语老师的炽热暗恋,通过日记、梦境与三代女性的对话,探讨欲望、文学与自我认同。

影片在今年年初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摘得最高奖金熊奖,被认为是近些年来最细腻的女性叙事作品,同时兼有北欧电影一贯的冷静态度与现代视角。

《异教徒》

本届北影节带来了多部A24出品的北美独立佳品,除了耳熟能详的几部经典外,也格外推荐这部由休·格兰特主演的新片《异教徒》。

这部心理惊悚片讲述两名年轻的摩门教女传教士在一次传教任务中,被一位看似友善的独居男子里德先生邀请至其郊外别墅。她们很快发现这栋房子暗藏玄机——里德通过宗教哲学辩论、心理操控和密闭空间压迫感,逐步瓦解她们的信仰与理智。

《侠盗猎车哈姆雷特》

没错,这个侠盗猎车就是你想的那个侠盗猎车。

疫情封锁期间,英国的两位戏剧创作者决定把表演舞台从现实挪到那个游戏online,这部影片就记载了他们如何在游戏世界招募玩家演员、应对随机袭击(比如火箭筒乱入的即兴演出),最终完成了一场“不可能”的戏剧表演,既荒诞又动人。

往深了说,以游戏这种现代媒介进行创作探索,并通过大型在线游戏的开放式环境,影片提供了很多可延展的讨论空间。或许在很多年后,这部电影会被一次次提起。

《闪瞬》

今年的焦点影人将集中展映日本独立电影界的新生代表小田香的多部作品,这位导演曾是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的学生,对于纯粹影像力量的展现有着独特的实验化探索。

在众多即将展映的短片与长片中,抛砖引玉的为大家推荐这部私人化的《闪瞬》,以一个固定机位长镜头,拍摄列车车窗外的流动风景,残留在玻璃上的污渍,经过艺术处理形成极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同时兼具开放式的哲学讨论。

《敌》

《敌》在去年东京电影节上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等多项大奖,讲述退休教授渡边在妻子离世后,过着平静的独居生活,直到一条神秘信息——“敌人正从北方来”——打破了他的日常。

影片包裹“敌”这个抽象概念,延展出了多义的表达可能,它可能是外界的威胁,也可能是内心的执念、未解的遗憾,或着衰老本身,但无疑都通过抽象的概念展现了内在的瓦解,是今年北影节日影影迷不可错过的佳作。

《幻嗅》

前军官Hilarion Zabala 患有神秘的嗅觉障碍,始终无法找到病因。一位心理咨询师推测这可能是一种幻嗅症(即嗅觉幻觉),并认为其根源可能来自他过去的军旅生涯中的心理创伤。希拉里翁被迫重返过去的记忆,试图解开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黑暗秘密。

本片导演拉夫·迪亚兹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当代电影大师,以对历史、政治和社会的深度探讨而闻名,曾凭借《离开的女人》在2016年摘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此次也是他的作品首次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

《秋日何时来》

因厌恶母亲年轻时在巴黎做过性工作者的经历,女儿瓦莱丽一直和母亲米歇尔保持距离,但一场中毒意外将家庭成员们重新团聚在一起,但彼此并没有和解,反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弗朗索瓦·欧容因《登堂入室》《花容月貌》《八美图》等片,成为中国影迷最为熟知的法国导演之一,新片《秋日何时来》试图在生活化的叙事中讲述家庭关系的无奈与无解,同时融入了欧容标志性的悬疑元素与道德困境议题,可谓是他近些年来的回勇之作。

《高弧慢球》

高弧慢球俗称小便球,是棒球中的一种投球球路,因弧度高、下坠幅度大、球速偏慢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十分狡猾的投球技巧。

《高弧慢球》讲述业余棒球联赛的最后一场比赛,球场将在比赛结束后拆除,所有运动员带着一种伤感的情绪进行着这场漫长的比赛,仿佛在默默祈祷它永远不会结束。

影片不同于以往看到的运动题材电影,不以情节为驱动,而是将镜头对准了球场上的人群与他们的运动,利用空间来聚焦时间的流逝,巧妙表现“消失”的抽象概念。“消失”的不仅仅是物理拆除的球场,也同一个时代、一群人离场时的情感状态连接起来,并赋予它很多可解读的空间。

影片导演卡森·伦德来自一个自称Omnes Films的纽约电影制作团体,这个团体最初由一群以美国年轻独立电影人组成,志在“填补这个时代现代电影的空白”,聚焦各种在21世纪衰退的文化形式,注重电影的氛围而非情节,近来也吸纳了一些志同的他国电影人加入。此次也是北影节第一次展映 Omnes Films小组的电影作品。

《村庄·音乐》

影片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一个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记忆与生命的故事。Senet出生时,他的母亲因痴迷音乐而不顾临产风险去听木卡姆演奏,最终在歌声中诞下他。随着村庄在现代浪潮中的变迁,古老的民谣逐渐被遗忘。Senet在祖母和民间艺人的影响下,开始探寻音乐的真谛。

导演王丽娜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画布,用音乐作笔,描绘了一幅关于记忆、传统与生命的动人画卷。黑白影像的纯粹与杜比全景声的沉浸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聆听那些即将消逝的古老歌谣。

另外和大家预告下,时光网也将作为本届北影节“华语力量”单元的主办方,为本片呈现独家报道。

《蜗牛回忆录》

如果你曾被《玛丽和马克思》的温暖与悲伤打动,那么亚当·艾略特的新作《蜗牛回忆录》将再次触动你的心。

这部定格动画延续了导演标志性的“又丧又暖”风格,讲述了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女孩格蕾丝如何像蜗牛一样背负着伤痛,缓慢前行,最终在破碎的生活里救赎自己。

《孤寂午后》

《孤寂午后》绝非一部简单的斗牛纪录片,而是一场关于勇气、恐惧与艺术本质的哲学叩问。影片以秘鲁斗牛士安德烈斯·罗加·雷伊为主角,用近乎冷酷的镜头凝视斗牛士与公牛之间的生死博弈,既呈现了斗牛仪式的暴力美学,也毫不回避其背后的道德争议。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被认为是近些年最重要的影像作者之一,本片斩获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也得到了包括《电影手册》在内权威电影媒体的强烈推荐。

《我这一辈子》

“话剧皇帝”石挥的导演/主演代表作,改编自老舍同名原著。故事时间线横跨40余年,涵盖清朝末年、民国、抗日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讲述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底层百姓挣扎求生的故事。

《我这一辈子》在中国电影史上地位显著,石挥出神入化的演技更是展现了中国百姓在20世纪上半叶真实的样貌,通过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折射时代变迁。

《浩劫》

《浩劫》是法国纪录片导演、哲学家克洛德·朗兹曼的代表作,至今仍被认为是探讨二战时纳粹对犹太人施行种族灭绝政策的最佳电影之一。

不同于其他历史纪录片,《浩劫》没有采用历史素材,而是在11年中走访了数百位真实经历过那段历史的种族灭绝幸存者、波兰村民、甚至纳粹官员,是对人性与真相的一次回访,令观众直面直面历史的深渊。

《最后一场电影》

《最后一场电影》是新好莱坞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国电影之一,荒凉的德州小镇上,少年们的躁动、迷茫与成长,与一个时代的落幕交织在一起。

影片在当年口碑与票房双收,并获得八项奥斯卡提名,也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动人的迷影电影之一。

《我心狂野》

90年代初,大卫·林奇为了拍摄《我心狂野》退出了《双峰》第二季的拍摄工作。这部狂放不羁的爱情片,融合了林奇式的幽默与迷幻风格,尼古拉斯·凯奇与劳拉·邓恩饰演的亡命鸳鸯,演绎了一场“绿野仙踪”式的荒诞逃亡,是林奇导演生涯的风格速写,也为他赢得了导演生涯最重要的奖项——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漫长的告别》

作为美国最重要作者导演之一,罗伯特·奥特曼以复杂的多线叙事、即兴对白、群像调度对后世的美国电影留下深刻影响,本届北影节为他专程设置了回顾单元。

其中《漫长的告别》根据雷蒙德·钱德勒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用爵士乐式的即兴气质刻画了极富魅力的私家侦探马洛,营造出70年代新黑色电影的迷幻气质,带你进入70年代危险的洛杉矶街头生活。

《三女性》

《三女性》是罗伯特·奥特曼的另一部代表作,以迷幻场景与现实叙事交织,探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角色身份和社会属性,并重塑自我

尽管上映时票房不佳,但对女性心理的深入刻画和超现实叙事风格,上映后一直被评论界推崇,被评价为奥特曼最具艺术性的作品之一,并在影史女性题材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

《严密监视的列车》

本届北影节另一位集中展映的电影大师,则是出身捷克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伊日·门泽尔。《严密监视的列车》是其电影生涯早期最负盛名的作品,讲述二战时,捷克乡间火车站内的一群事不关己的小人物,逐渐被唤醒民族意识的故事。影片在当年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则是伊日·门泽尔在导演生涯晚期的代表作品,以捷克二战前后的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迪特尔——一个从底层服务员到百万富翁再到深山修路工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浮沉,兼具喜剧色彩与深刻的社会讽刺。

《窃听大阴谋》

相比《教父》和《现代启示录》,科波拉的《窃听大阴谋》的声望似乎稍逊一筹。但正是这部影片为他带来了导演生涯的第一座金棕榈奖杯。对于技术乐观主义者,科波拉在70年代就提出了哲学式的质疑。

《前进,神军!》

《前进,神军!》是日本左翼纪录片大师原一男的代表作,镜头对参与过二战的前日军士兵奥崎谦三,这位曾经被军国主义洗脑、在东南亚参与侵略战争的士兵,在战后激进方式要求追讨日本天皇在二战中的罪行,并不断追讨战争末期被掩盖的一桩“吃人”事件。

影片粗粝而锋利,充满原一男标志性的“挑衅式纪录”风格——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光之幻影》

《光之幻影》是德国电影大师维姆·文德斯被低估的作品。如今,人们往往认为是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并第一次公开放映电影,而在史学界这本身是有争议的。

尤其在德国电影人看来,斯科拉达诺夫斯基兄弟则是更早的电影发明开拓者,他们比法国人更早的完成了电影的首次公映。文德斯以电影顽童的心态,重新探访了这段历史,书写对光影诞生时的怀旧情愫。

《家宴》

作为Dogme 95运动的首部作品,托马斯·温特伯格的《家宴》以激烈的方式撕开了资产阶级家庭的虚伪面具。在庆祝父亲60岁生日的家族聚会上,长子克里斯蒂安平静地揭露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父亲曾长期性侵子女,并导致双胞胎姐姐自杀。这场本该温馨的晚宴,迅速演变成一场道德审判与家族崩坏的修罗场。

影片严格遵循了Dogme 95的电影美学:手持摄影、自然光、拒绝配乐、甚至拒绝导演署名。

《安娜的旅程》

比利时导演香特尔·阿克曼艺术与思想价值近年来不断被重新定位于发现,《安娜的旅程》是她在70年代除了《让娜·迪尔曼》之外的另一部代表作。

故事讲述安娜穿行于德国、比利时与法国的火车站、旅馆和陌生人的房间,拜访亲属、故人和朋友,每一次会面都像一场错位的独白,每一次告别都加深她的孤独。

此外,已经经历过多年抢票的时光君,还要嘱咐大家一些北影节抢票的经验:

·不要一窝蜂去抢位置最好的电影票,很容易锁座失败。

·尽可能熟悉不同影院不同场次间的地理位置、交通方式和所需时间,减少舟车劳顿,方便排片。

·看清楚场次时间,提前协调好工作时间,再进行抢票。

·日本热门电影的场次、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场次抢票难度系数较高,大家可以优先抢票。

·抢票失败也不要紧,随时留意转票信息,几乎所有场次到时候都会有人转票。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创业有得聊》今晚7点30分首播 汪涵组了“含金量最高”的创业者谈话局
下一篇
春日经济升温回暖|用电影,让世界读懂真实的中国

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