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刊|总第3935期
整体热度本就不高的清明档电影中,肖央、春夏主演的《阳光照耀青春里》(以下简称《青春里》)表现垫底。
截止到4月13日上午8点,《青春里》累计票房540万,当日排片占比不足1%。
然而,与惨淡的市场反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夏在电影中的惊艳表现。
豆瓣热门评论中,不少观众都提到了“春春”这个角色和春夏的适配度——那些充满诗意的、如梦呓般的台词,如果换成其他女演员来说,恐怕难以呈现出如此自然灵动的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春夏自2024年起唯一一部和观众见面的作品。
作为金像奖首位90后影后,春夏并不算低产,个人风格强烈的她也深受文艺片导演的青睐。
但或因题材类型,或因不可抗力,春夏的作品多有积压,产量和曝光不成正比。包括这次的《青春里》,同样是一部“库存片”,在杀青近四年后才得以和观众见面。
拍的难上、上的不火,这让春夏这位“金像影后”的事业陷入原地踏步的窘境。
内娱可以为春夏提供解题思路的是李梦和文淇。
三人同属文艺气质鲜明、非主流审美的“电影脸”演员。这种独特的气质使她们在诠释与自身特质契合的角色时能大放异彩,却也因此难以像其他主流女演员那样拥有广泛的戏路选择。
2020年之前,李梦的处境与春夏类似。直到《隐秘的角落》热播,她在剧中饰演王瑶,一个年轻美丽又有些疯狂偏执的后母形象。
《隐秘的角落》的成功让李梦迅速在悬疑剧赛道锚定了身位,去年《墨雨云间》里“婉宁公主”的出圈则帮她打开了流量入口。
近年来,配角上桌学、赛道细分学开发了新的流量玩法,只要精准定位路线,深耕垂直领域,小众艺人一样有被大众认可的可能。
如李梦、春夏这类的女演员,选角思路不必局限于文艺片或电影,具体的人物塑造比作品形式、题材类型更重要。
相较李梦,文淇和春夏的共同点更多:两人均以港台电影奖项崭露头角,偏好边缘化、复杂化的角色。把事业重心放在内娱后,职业发展也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滞。
不同的是,文淇在作品之外,通过时尚活动、杂志拍摄及个人话题维持曝光,建立起了为年轻网友所喜爱的风格标签,有效填补了作品积压产生的空窗期。
同时,文淇对自己的演艺事业展现出了极强的主动性,在演员之外积极尝试导演、制片人等身份,拓宽职业边界——这也是演员实现“转型”的另一种可能。
所以,春夏的困境并非无解。
无论是像李梦一样深耕优势赛道,还是如文淇一般拓展多元身份,真正重要的是“不下牌桌”,直到市场环境可以容纳“百花齐放”的那天。
【文/橙柚青】